028-82729421   13608227369

中医微创技术

国家中管局中医微创技术1-总论

信息浏览数: 1990    日期:2017-05-12

   中医微创技术是根据中医皮部、经筋、经络、五体及脏腑相关理论,采用特殊针具,对病变部位进行刺、切、割、剥、铲等治疗。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铍针、水针刀、刃针、钩针、长圆针、拨针和松解针等。其治疗要求是以最小的解剖和生理干预获得最好治疗效果,以最低的生物和社会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保障。

  一、微创松解术

  适用于颈肩腰臀四肢关节的痹证和痛证,慢性劳损性疾病造成的局部组织增生肥厚或非特异性炎症产生的局部粘连性病变;常用的针具有针刀、带刃针、水针刀、长圆针、拨针、钩针及松解针等。相对于肢体轴线而言,有垂直和平行两种松解术式:

  (一)平行松解术

  1.术前准备

  包括针具、药物、小手术包。

  (1)局麻药物:0.25%利多卡因,每人总量不超过15ml。

  (2)器械准备:拨针或松解针16号针头(破皮用)、70mm麻醉长针头,30ml注射器(一次性的)。

  (3)小手术包、消毒帽(给女性患者用,防长头发撒向手术区)。

  (4)常规的抢救设备及药物。

  2.技术操作

  (1)定位:触诊确定需要松解的痛点、条索、结节或包块的位置及层次并加以标记。

  (2)消毒:皮肤常规消毒。

  (3)麻醉:麻醉范围视松解范围而定,麻醉深度以病变层次而定,一般以浅筋膜层为主,深层者,可深达骨缘或骨面层。

  (4)进针

  局麻后,再在定位(点)区,用16号针头打眼破皮,深度约5mm。

  再用拨针或松解针插入针眼,深度约5mm,即沿肢体纵轴方向透拨。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而定,透拨密度,两针间距约1cm。

  术中针下手感:当针透入病变区时症重者,针感酸、胀较强;症轻者,针感酸、胀较轻;无病症区则针感无或微痛。因此前者多拨,后者少拨,无病区则不拨。

  术者持针手下的感觉是判断松解效果的关键,病久、症重者,拨针进入膜性组织,手有钝厚的阻力感,透过此层筋膜时声响高,阻力消失。

  术中如症重、病久者,拨针进入疏松筋膜组织,手感如插入老丝瓜络样,声响高,阻力也大。

  如病轻、病程短者,针感酸、胀则轻,其筋膜如塑料样厚度也薄,声响就低、阻力也小;对疏松筋膜组织声低、阻力同样小。

  术毕:在针眼区加拨火(气)罐,8分钟(左右),吸出少量瘀血(约2ml)为宜,有消炎止痛作用,术后减少胀痛等现象,然后加贴膏药或创口贴封闭针眼起保护作用。

  3.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2)术后四天内禁洗澡,保持针眼清洁干燥。

  (3)中药对症用药。

  (4)物理疗法。

  (二)垂直松解术

  1.术前准备

  (1)常用器械准备:一次性使用的针刀、带刃针、铍针、刃针或高压消毒的长圆针;

  (2)治疗室应清洁、通风良好,备有相应的抢救条件。

  2.技术操作

  (1)定位

  根据经筋辨证规律,仔细检查结筋病灶点,用紫碘标记,每次选1~5个点治疗。

  (2)消毒

  常规消毒。

  (3)局部麻醉

  松解范围小者可不用麻醉,范围较大或层次较深者可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缓慢分层次注射至结筋病灶点。

  (4)进针

  医者手腕固定在患者体表,用持笔法持针,用指腕力缓慢加压,垂直进针至结筋病灶点。

  (5)操作方法

  ①关刺法(见图1):将长圆针刺入皮肤后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1),左右横行刮拨(2、3),以解除表层粘连。

  ②恢刺法(见图2):关刺后,将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深面(1),沿针刃方向,向前(2)或向后举针(3),挑拨结筋病灶点粘连,以松解减压。

QQ图片20170512090537.png

  ③短刺法(见图3):直刺至骨膜做上下、左右切刺。

QQ图片20170512090609.png

  (6)出针

  快速出针,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7天治疗1次,一般1至3次。

  3.注意事项

  (1)熟练掌握治疗局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以免造成医源性损伤。

  (2)注意无菌操作。

  (3)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具。

  二、微创减张术

  适用于外伤、劳倦或风寒湿邪导致的软组织局部高张力性疾病,长期高应力刺激造成的局部筋膜高张力状态形成的痛点、条索、结节或包块。常用的针具有带刃针、铍针、刃针、钩针等。通常不用麻醉。在筋膜层点刺1~3个点即可实现减张减压治疗。根据针具的不同结构特点,有自外向内刺入和自内向外挑钩两种术式。

  (一)自外向内刺入减张法

  常用针具为针刀、带刃针、刃针、铍针,按照“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以及“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灵枢·周痹第二十七》的理论,以解结、减压为主要作用的一种中医技术。它强调辨证论治、经穴切诊,经络与解剖结合,轻柔微创、不用麻醉。

  主要治疗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

  1.术前准备

  (1)一次性针刀、带刃针、刃针、铍针。

  (2)清洁的治疗室及相应的抢救设备。

  2.技术操作

  (1)定位:按经络或肌肉走向切循,触找压痛和异常改变点,用定点笔标记。

  (2)消毒:局部常规消毒。

  (3)进针:按以下方法进针后逐层深入。

  手指按压并捏住套管,快速叩击穿过皮肤,患者无明显疼痛感。

  按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面的顺序,逐层深入,通过阻力突然减小的“落空感”来判断层次。

  (4)切刺方法

  ①纵行切刺: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

  ②横行切刺:与针刃垂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

  ③十字切刺:先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切刺一下,随即退出病灶层,调转针刃90度,再切刺病灶层一下。

  (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术前应向患者交待解释术中的局部感觉,做好思想准备。

  (2)术中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取得配合。

  (3)如果减张不充分,应在术后3~4天在次治疗。

  (二)自内向外挑钩减张法

  1.术前准备

  (1)高压灭菌的钩鍉针器械包。

  (2)无菌的治疗室及相应的抢救设备。

  2.技术操作

  (1)定位:新夹脊穴的定位是在华佗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

  新夹脊穴的定位规律:新夹脊穴是根据脊椎的发病规律而命名的,穴位计数为解剖体位自下向上升序排列。例如:颈椎的第七椎在颈椎排列顺序中在最下方,是载荷量最大的椎体,易发病,故将颈一穴定为此处,顺延向上颈二、颈三穴处椎体载荷量逐渐减小,发病的几率亦随之降低,但在治疗操作上的难度却逐渐增大。胸椎和腰椎及骶尾椎处的定位规律也是如此。

  (2)选穴原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治疗穴。

  (3)钩鍉针针具:钩鍉针有钩头、钩身、钩柄、钩尾四位之分(见图4)。


图片147.png

  (4)体位:俯卧位、俯伏坐位。

  (5)操作方法:

  以钩提法为主。钩提法指钩鍉针按所使用的进针法进入皮肤(真皮)后,施治时先钩后提拉、再钩再提拉,循序渐进,达到钩治、割治、挑治、针刺、放血五法并用的操作手法。使用的钩鍉针主要是巨类的腰型、颈胸型、穴位型、钩鍉针和中类内板型、微类内板型钩鍉针。进入皮肤(真皮)后,其再操作的方法又分为垂直钩提法、扇形钩提法、菱形钩提法、倒八字钩提法,另外还有钩割法、强刺法、画圆法、鸟啄法、旋转法、钩划法、分离法、捣碎法。

  3.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进针的层次,切忌深入到肌肉以免引起局部血肿。

  (2)局部麻醉至筋膜层,不必过深。

  三、微创减压术

  适用于外伤、邪毒造成的有腔组织内高压病变。如筋膜间室高压、骨髓腔水肿、骨髓腔内压增高等。常用的针具有针刀、带刃针、三棱针、克氏针等。

  (一)软组织减压术

  1.术前准备

  (1)无菌的一次性针具,如针刀、带刃针、铍针、刃针等。

  (2)清洁的治疗室,及必要的应急设施。

  2.技术操作

  (1)体位:置于充分放松的体位,必要时加用软垫辅助。

  (2)定点:触诊确定需要减压治疗的部位及层次,必要时可用超声波辅助检查确诊。定点后即要求患者保持体位并做好标记。

  (3)进针: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巾,进针点逐层局麻,用执笔法逐层刺入需减压的病灶。

  (4)减压操作:与减张术相似,不同的是减张治疗的层次较浅,而减压术的层次较深。在治疗部位用针具可做散点式切刺,也可做连线式切刺。

  (5)出针:从进针点快速退出针具,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减压术要注意局部引流通畅。

  (2)有时局部软组织内为多房性高压,如一次减压不充分,第二次治疗要在3天以后。

  (二)骨减压术

  1.术前准备

  2.技术操作

  (1)定点:骨减压针定点不是非常要求精确,只要在一个部位的某个点刺入即可,但点的要求是“避实就虚”,也就是说在远离神经血管的情况下,选择骨皮质较薄的骨松质处且易于穿刺的部位即可进行定点。

  (2)常规消毒:消毒半径距进针点10cm,且要严格,避免造成感染。

  (3)局麻: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在较敏感治疗点处(如膝、肘、指等)先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一般注射2%的利多卡因配比生理盐水即可,利多卡因浓度可控制在0.5%左右(较安全)每点注射1.5~2ml即可,待吸收3分钟后再进针。

  (4)刺入:局麻后骨减压针穿过软组织(往往较浅)直接达骨面,在骨面稍停留,术者右手握住针柄,用瞬间暴力刺入骨质(在有些松质骨处,直接可刺入髓腔)后,继续向针柄施力并旋转,一直钻入松质骨囊变处即可,深度可按不同部位骨腔深度为依据,根据骨的病变情况可针一孔,也可针多孔。

  (5)出针:达到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时如果针端部达骨硬质,有阻力时,可逆时针方向旋转拔出,在退至肌层时,可慢慢退出。

  (6)排血:出针后,由于骨内压增高,往往有骨内瘀血涌出,可用负压罐加压抽吸排血,往往血色浓黑。

  3.适应症

  (1)关节炎病中晚期已导致骨性关节炎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部位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无菌性缺血性骨坏死。

  (3)适于治疗各种骨高压症(如足跟骨高压症等)。

  (4)骨性关节炎早期导致的骨充血疼痛综合症。

  (5)顽固性骶骨、尾骨痛。

  4.禁忌症

  (1)发热,全身感染。

  (2)施术部位和周围有感染灶。

  (3)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

  (4)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

  (5)出血倾向,凝血功能不全。

  (6)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

  (7)体质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5.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施术部位3天禁忌水洗。

  (2)无菌敷料覆盖,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3)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四、微创矫形术

  适用于一些姿势性、发育性畸形矫正,主要通过动力均衡和静力均衡两种方式实现。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水针刀、钩针、长圆针、松解针等。

  1.术前准备

  (1)准确评估所需治疗部位的软组织条件,如局部粘连、挛缩程度、肌力、肌腱长度、肌肉收缩力量等。

  (2)相应的固定器材如石膏、支具等。

  (3)无菌手术间,术前一天皮肤准备。

  2.技术操作

  (1)体位:根据不同畸形的治疗要求摆放相应体位(见常见疾病的治疗)。

  (2)定位:选好进针点并做好标记。

  (3)消毒:常规皮肤消毒。

  (4)麻醉:0.2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全层麻醉。

  (5)进针:铺无菌单巾,从标记点刺入相应的针具。

  (6)切割:根据术前设计的矫形方案,对需要治疗的不同层次、结构的病变组织进行切割、铲拨、松解或分离(详见常见病的治疗)。

  (7)出针:通过局部处理后畸形即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同时出针,无菌干纱布压迫施术部位2~3分钟,无菌敷料保护针道3天,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于相应体位。

  3.注意事项

  (1)很多畸形需要多次分期矫正,不能一次完成。

  (2)患者有权知道预期的结果及可能遇到的意外。

  (3)畸形的矫正与功能的康复密不可分,要有完整的治疗方案。

  五、微创剥离术

  适用于骨折、筋伤造成的深层软组织的粘连性疾病,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长圆针、拨针、松解针等。

  1.术前准备

  (1)无菌针具。

  (2)无菌手术室及相应的抢救设施。

  (3)术前1天进行皮肤准备。

  2.技术操作

  (1)体位:根据不治疗部位要求摆放相应体位(见常见疾病的治疗)。

  (2)定位:选好进针点并做好标记。

  (3)消毒:常规皮肤消毒。

  (4)麻醉:0.2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全层麻醉。

  (5)进针:铺无菌单巾,从标记点刺入相应的针具。

  (6)剥离:根据术前设计的治疗方案,对需要治疗的不同层次、结构的病变组织进行铲拨、松解剥离,根据瘢痕形成的大小、范围、层次采用单纯高应力纤维切断、“Z”形切断、潜行剥离等。(详见常见病的治疗)。

  (7)出针:沿进针方向出针,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剥离术的病变部位较深,针具的直径相对较粗。

  (2)病变组织范围较大者可分成多次进行剥离治疗,以减轻术后的水肿及疼痛反应。

  (3)患者术后1天复诊,更换敷料。

  六、微创分离术

  适用于皮部经筋等浅层组织的粘连性疾病,如外伤出血后的瘢痕形成,手术后的切口局部粘连。常用的针具有针刀、带刃针、水针刀、长圆针、拨针、松解针等。根据针具端部结构分为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两种术式:

  (一)锐性分离术

  1.术前准备

  (1)一次性的无菌针具。

  (2)无菌的治疗室及抢救设施。

  2.技术操作

  (1)定位:触诊确定需要分离治疗的局部范围及层次并做好标记。

  (2)消毒: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巾。

  (3)麻醉:进针点0.2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麻或水针刀边分离边麻醉。

  (4)进针:与皮肤呈30o角刺入针具。

  (5)分离操作:针体沿肢体轴线方向,针刃平行组织间隙向前缓缓推进,锐性分离的阻力较小,在脂肪和筋膜层的感觉神经末梢不敏感,要随时询问患者的局部感受,结合术者的手下阻力感及进针长度判断分离的范围。

  (6)出针:治疗结束从进针方向缓慢退出针具,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注意掌握进针的层次及针端的感觉,避免过度分离造成局部损伤。

  (2)术后1天复诊。

  (二)钝性分离术

  1.术前准备

  (1)无菌的拨针或松解针。

  (2)无菌的治疗室及抢救设施。

  2.技术操作

  (1)定位:触摸选准进针点并标记。

  (2)消毒:常规消毒皮肤。

  (3)麻醉:进针点0.2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麻。

  (4)进针:铺无菌单巾,用16号针头刺穿皮肤,沿此针孔与皮肤呈30o角插入拨针或松解针。

  (5)分离操作:根据局部粘连的范围及深度,用针具沿一个方向缓慢刺入,与松解术的区别在于钝性分离始终沿一个方向进针,而且是在组织间隙。

  (6)出针:治疗结束从进针方向缓慢退出针具,治疗部位无菌干纱布按压2~3分钟,无菌敷料包扎2天。

  3.注意事项

  (1)钝性分离适用于比较广泛的疏松性粘连,可不用全层局麻。

  (2)缓慢进针,注意针端的阻力感。

  (3)术后3天连续复诊。

  七、微创触及术

  适用于神经肌肉组织功能障碍所致的痉证和痿证。用针刀在不同的神经肌肉表面进行刺激而不侵入组织内部。

  (一)脊神经触激术

  1.术前准备

  (1)术前1天进行皮肤准备。

  (2)无菌针具应准备两套以上。

  (3)无菌手术间。

  2.技术操作

  (1)体位:俯卧位

  (2)定位:触诊棘突横突确定相应节段脊神经的体表投影位置。

  (3)麻醉: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巾,进针点局麻。

  (4)进针:棘突中线旁开1.5cm沿横突上缘逐层次入,达横突上缘骨表面后停止。

  (5)操作步骤:向椎间孔的后缘方向缓慢点刺,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有酸胀感或向下放射感即表示针具已经触及神经表面,小幅度摆动针尾,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6)出针:触及时间在1分钟以内,沿进针方向快速出针。无菌干纱布按压局部1~2分钟,无菌敷料覆盖针孔24小时。

  3.注意事项

  (1)熟悉进针点的解剖层次和结构,避免误伤局部血管神经。

  (2)控制进针速度并随时了解患者感觉。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术后注意观察记录相关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变化。

  (二)周围神经触激术

  1.术前准备

  (1)无菌针具。

  (2)无菌手术间。

  (3)肌电图等检测仪器。

  2.技术操作

  (1)定位:按触及的周围神经体表投影定位标记(见各治疗部位)。

  (2)进针:常规消毒皮肤,覆无菌单巾,逐层刺破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3)治疗操作:当针端刺破深筋膜后,手下有种空虚感,此时针端已在神经的表面,稍向深层点刺,患者可有很强的酸胀感和放射感。在原位轻轻点刺5~10秒,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结束治疗。

  (4)出针:沿进针方向快速出针,无菌纱布按压进针点1~2分钟,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

  3.注意事项

  (1)熟悉进针点的解剖层次和结构,避免误伤局部血管神经。

  (2)控制进针速度并随时了解患者感觉。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术后注意观察记录相关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变化。

  (三)肌肉触及术

  1.术前准备

  (1)无菌针具。

  (2)无菌治疗室

  2.技术操作

  (1)定位:按触及肌肉的体表标志定位标记(见各治疗部位)。

  (2)进针: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巾。逐层刺破皮肤、浅筋膜,至深筋膜表面(即第二个抵抗感)。

  (3)操作技术:在肌肉的表面进行点刺5~10秒钟,患者有局部酸胀感为度。

  (4)出针:沿进针方向快速出针,无菌干纱布按压局部1~2分钟,无菌敷料覆盖针孔24小时。

  3.注意事项

  (1)注意进针深度在肌肉表面,切忌深入肌内切割造成局部血肿。

  (2)术后注意观察记录肌力变化。

  八、微创刺激术

  适用于系统调节的疾病治疗,比如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治疗颈性眩晕、脊柱源性消化不良、脊柱源性肠易激综合征等体表内脏相关性疾病。针刀类的各种针具均适用于刺激术。

  (一)经络穴位刺激术

  1.术前准备

  (1)无菌针具。

  (2)无菌治疗室。

  2.选穴

  (1)华佗夹脊穴。

  (2)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

  3.操作技术

  (1)定位:常规穴位定位标记。

  (2)进针:局部常规消毒皮肤,不需麻醉,垂直进针,深达骨膜。

  (3)操作技术:根据不同脏腑反射区及治疗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进行操作(见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要求)。

  (4)出针:沿进针方向快速出针,无菌敷料覆盖针孔12小时。

  4.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排除原发脏器的器质性病变。

  (2)根据患者的术后反应及时调节治疗方案。

  (二)组织刺激术

  1.筋膜刺激术

  (1)术前准备:无菌针具及治疗室。

  (2)技术操作:常规皮肤消毒,逐层刺破皮肤及浅筋膜。针端遇到第二个抵抗感时停住进针,在筋膜腔的表面轻轻点刺。

  (3)注意事项:注意解剖层次,避免刺破深筋膜。

  2.肌肉刺激术

  (1)术前准备:无菌针具及治疗室。

  (2)技术操作:常规皮肤消毒,逐层刺破皮肤及浅筋膜。常用的治疗部位在肌肉肌腱的移行部或腱周围,刺激这部分组织可诱发肌肉收缩。

  (3)注意事项:注意检查纪录治疗前后的肌肉力量及功能状态。

  3.骨膜刺激术

  (1)术前准备:无菌针具及治疗室。

  (2)技术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垂直进针直达骨膜。在骨膜表面点刺5~10秒钟结束治疗。沿进针方向快速出针,无菌敷料覆盖针孔12小时。

  (3)注意事项:切忌在骨膜表面作大范围的铲剥,避免形成深部血肿。


在线咨询